这就带来了一个曾被广泛炒作的话题。那就是车身钢板的厚度重不重要,车辆的吸能性能怎么衡量。对此,各方观点争执不下,这就像鸡和蛋的关系一样,是很难有明确的结论的。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想在高速碰撞时,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就选择一个吸能性能好的车;如果很在意平常低速时的小剐蹭给车辆带来的伤害,那就选择刚度强,不怕小伤的车。但是,有一点,今后的发展是,车辆要对行人的安全负责。也就是说,车辆要有行人保护的安全设计。如果这样来看,那些表面上武装到牙齿,装上高强度保险杠的车辆,并不能算是“安全车”。
由于车身结构比较复杂,消费者很难直观看到。那么就要多问,了解了解车的设计结构,侧门防撞杆的结构等等。目前,宣传得比较热的车身设计有丰田的GOA、本田的G-CON等等。
●二看安全装备
车辆的安全装备不可小视,其对于车辆的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一些主动式安全装备,可以化碰撞于无形。目前,比较值得关注的安全装备有ESP、安全气囊、牵引力控制系统TRC、主动转向式大灯等等。
其中,最值得推荐的装备是ESP。ESP就是电子稳定系统,它可以有效地避免车辆行驶中突然变线而造成的侧滑、甩尾等危险。在目前交通秩序和驾车道德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更加有理由选择ESP。不过,需要强调的是,ESP是德国博世的产品,而日本车多将具有同样功能的装备称之为VSC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
除了ESP外,其他一些能够简化操控的辅助驾驶类装备也非常值得关注。例如,DVD倒车监视系统、GPS语音导航、集成在方向盘上的音响控制系统等等。这些都能简化驾驶难度,避免精力分散。在国内开车频繁并线、不守规矩的情况下,这些装备都可降低出现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三看操控性能、工艺品质
汽车安全是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安全碰撞试验就能模拟的。因此,选车的时候,还是要看车辆本身的操控性能、工艺品质。否则就像骑着一辆爱掉链子的自行车,车子本身安全性再好也没有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选车还是要看性能。驾驶准确、操控便捷、品质稳定是安全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