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业结构调整压力不减的情形下,新近出炉的行业经营数据和三大保险股保费收入数据显示,全行业寿险保费增速继续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主要经营数据则出现不同幅度的环比下滑。
三大保险股中,除平安寿险保费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外,中国人寿单月保费收入已连续5个月出现同比下滑,太保寿险保费收入亦持续同比下降,但降幅已逐步收窄。
行业数据均环比下滑
保险业1月至7月的经营数据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7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这一增速与前6个月的保费增速保持相同。
具体而言,人身险前7个月实现保费收入5027亿元,同比微增2.9%,较前6个月3.6%的增速略有下降,其中寿险保费同比增长4.3%,较前6个月5.2%的增速略有回落,健康险保费同比下滑15.7%,与前6个月15.9%的同比下滑速度相差无几,人身意外险保费则同比增长最快,达11.6%,快于前6个月10.2%的同比增速。
从环比来看,7月份上述主要数据均出现大幅下滑:人身险保费收入553亿元,环比下滑24.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环比下滑22.3%,健康险保费收入下滑最多,达-42.5%,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环比下滑31.9%。
国寿、太保寿险保费降幅收窄
具体到三大上市保险公司先后披露的1月至7月保费数据,在全行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人寿单月保费收入已连续5个月出现同比下滑,太保寿险保费收入亦持续下滑,但下滑幅度已逐步收窄。
据中国人寿公告,1月至7月未经审计的保费收入共计1911亿元,较上年同期2030亿元下降5.9%,较1月至6月累计-5.1%的增长幅度继续扩大,其中7月份单月实现保费收入1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单月保费已连续5个月出现同比下滑。
历史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人寿单月保费收入依次同比下降13.3%、15%、16.5%和11.4%,尽管月度保费收入同比降幅保持在10%以上,保费降幅已经出现收窄趋势。
东北证券分析师赵新安认为,随万能、投连等投资型产品的销量下滑,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同比降低,从而拖累了总保费收入的增加,另银保业务开始从趸缴向期缴转型,这也是造成国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寿险保费持续下滑但降幅已逐步收窄的还有中国太保,公告显示,太保寿险前7个月实现保费收入395亿元,同比下滑9.6%,与前6个月保费收入9.5%的同比降幅基本相当。今年以来,因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战略,太保寿险保费收入持续出现负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即在于银保渠道万能险战线的收缩,这导致该渠道保费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分渠道看,中国太保个险新单保费各月同比下降,但银保新单保费各月同比上升,因加强银保期缴保费的管理,银保期缴率大幅度提高。”赵新安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太保银保期缴保费收入环比和同比都出现了增长,且银保渠道的保单质量得以提高。
平安“逆势增长”
相比之下,中国平安则在保费规模上实现了“逆势增长”。据公告数据,中国平安今年1-7月实现保费收入1053.33亿元,较去年同期885.08亿元增长19.0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前7个月实现828.6亿元,同比增长35%,与前6个月寿险保费收入36%的增速基本持平。
在中国平安“逆势增长”的背后,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在业内保持相对较高结算利率的万能险产品,功不可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平安寿险银保渠道贡献保费近162亿元,同比增长近140%,尽管平安银保渠道万能险结算利率已经在5月份下调至4%,即从4月份4.25%下调至5、6、7月的4%,这一水平仍然较其他银行理财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但数据同时显示,平安单月寿险保费已经出现回落:7月份单月寿险保费同比增速达到27.5%,今年前6个月寿险保费同比增速依次为23.0%、69.8%、43.6%、41.1%、21.5%、24.6%;继银保渠道今年5月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后,平安个险渠道于6月份再次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即从5月的4.75%下调至6月的4.5%,7月份保持这一水平。
“从产品结构上看,平安保费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分红产品和万能产品,从我们对各地的调研情况看,平安个险渠道分红、万能产品及银保渠道的分红、万能产品同比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普通寿险和投连产品保费收入则出现了下降。”赵新安称,分红产品因保障成分高、产品透明程度低、边际利润率高等优势,成为保险公司重点鼓励销售的产品,平安万能险保费收入增速高,仍然是采取高于同业结算利率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