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汽车保险:夸大车祸索赔应有更好对策

汽车保险保费从2006年起就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去年,车险保费平均一口气起了约15%。然而,保险公司不久前又传出坏消息,车辆保费将上调10%至30%。本地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职总英康(NTUC Income)受询时证实,它会在本季度内把私家车保费平均调高20%,商用车保费将上调20%至30%。 
  在今年初需要更新车险的车主其实早已发现,保费比去年高出许多。2月间,就有本报读者来函交流站提出申诉,指他们过去一年来驾驶纪录良好,也没有索赔,然而,保费不只没有减少,反而是提高了。他们认为,因少数人行为鲁莽和不负责任,而惩罚大多数奉公守法的人,这是绝对不公平、极端不合理的事,而汽车保险费长期以来就是在推行这样的做法。也有人怀疑,保险公司是“集体起价”,提高车险保费。车主不满的情绪,显而易见。 

  上个周末,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GIA)公布了最新数据,由于索赔额飙升及成本上涨,汽车保险业去年蒙受42年来最大的承保亏损,亏损额为2亿1410万元,索赔额则是从2007年的5亿8200万元上涨至7亿4200万元,拖累了普通保险业去年的整体表现。 

  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会长赵清标指出,汽车保险索赔额大幅上涨,是因为公路意外及多重伤势索赔的增加、索赔额夸大及非法拖车业者的存在。去年,向汽车保险公司要求个人意外索赔的驾车人士有年轻化的趋势,当中,有18%的索赔者年龄在25岁以下,2007年则只有13%。 

  从赵清标的谈话看来,保险业界其实对问题的症结所在心知肚明,只是到目前为止所出台的各种措施和做法,显然还无法起到有效遏制少数人滥用索赔的问题。业者甚至怀疑,一些修车厂、法律专业人员和医生暗地里合作,进行夸大的索赔。但截至目前为止,似乎也还没有想到有效的对策。这其实也是许多车主感觉不满的地方,因为这些问题早就浮现,是老问题,不是新问题,为什么整个行业至今就是无法提出一个妥善的对策? 

  从去年6月1日起实施的“车祸理赔架构”(Motor Claims Framework)规定,在发生无伤亡车祸时,无论车辆有无明显损坏,驾驶双方是否要索赔,都须记录彼此的车牌号码、司机名字、身份证号码、联络资料及保险公司资料,并在车祸发生后24小时内或下一个工作日向个别的保险公司呈报。 

  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从今年1月份起,普通保险协会也鼓励驾车者遇到车祸后拿起附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或者轻便的数码相机,当场拍摄车祸现场及受损车辆的照片。这么做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准确的评估车辆损坏情况,也可以减少与涉及车祸的另一方发生争执。此外,索赔程序也能更快完成。 

  更早以前,一些保险公司也实行了指定修车厂的做法,规定发生事故的车子,必须到指定车厂接受损坏评估。以上这些措施对于遏制少数车主滥用索赔相信都有一定的作用,只是索赔的层面并不只限于车子的损坏,普通保险协会所指出的另几个问题层面,也确实是值得关注的。其一,是另一个更容易受滥用的显然是个人受伤索赔;其二,是索赔者的年轻化趋势;其三,则是业者所指的一些不顾专业道德的律师、医生与肇祸驾驶者的串通。 

  综观上述,车主的不满固然可以理解,但把车险保费飙升的罪过都推到保险公司身上,平心而论也是有欠公平的。保险行业已有多种“惩罚”与鼓励措施,如无索赔回扣与提高索赔后的保险费等,交通警察也有鼓励安全驾驶可扣减保费的措施。目前业者与执法单位应该集思广益谋求对策的,应是索赔者的年轻化问题,以及设法楸出违反专业道德者,因为,只有杀一,才足以儆百。

推荐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