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陈先生向本报报料热线反映了这么一件烦心事:他的汽车保险快到期了,推销保险的业务电话接踵而至,让他感到很烦但又无奈。经营一服装加工作坊的陈建军介绍,去年他购买了一辆轿车,并随即购买了车险,至今年2月底,车辆保险到期。在春节前后,他就陆续开始接到一些车辆保险代理机构的业务电话。陈先生称,保险业务员打来电话,对他的姓名、车型、车辆上险日期等都了如指掌,并介绍了车险代理机构最近推出的一连串优惠政策,极力劝说购买保险。陈先生表示,起初接到电话时并没有过多的反感,反而觉得能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报价,没有坏处。让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接到推销保险的电话,有时候正忙着和客户谈生意,电话不期而至,干扰了他的工作。陈先生很纳闷:保险业务员怎么会知道他的手机号码?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陈先生被车险业务员电话“骚扰”事情也在多名车主身上发生,这实在让不少车主感到十分无奈。
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辆保险业务员告知,多数情况下,车主的资料都是一些车行提供的,这种提供都是给予车行一定回报作代价。还有,就是通过车辆管理部门的内部关系得到车主的信息,此外,一些车辆维修(保养)厂也是车辆保险业务员的良好“合作伙伴”。这位业务员称,有了上述这些消息源,他们开展相关的业务工作就便利多了。
对于车主信息被“泄露”以及由此个人生活受到干扰的现象,法律界人士李中民认为,车主的车辆信息属个人隐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以书面、口头形式宣传他人隐私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而此类信息被泄露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车行、汽修厂、车友会等等。如果车主能够取证,证明某个单位或个人未经他的同意对外提供个人信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其提出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