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在以“金融危机及自然巨灾下中日保险业的挑战与机遇” 为主题的国际保险研讨会上,一位与会者分析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启示时指出,我国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把理顺金融市场中的激励约束机制作为重要的前提,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督要双管齐下.
他表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发达的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保险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出现了巨额亏损。
金融危机源于错误的金融创新
对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及蔓延业界有一种共识,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是通过制度空隙来追求高额的收益,实际上很多创新就是为了规避监管制度。对此,上述人士认为,如果金融创新动力完全来自于短期牟利或者错误的激励,必然导致过度投机,从而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他表示,我们需要把握好金融创新的正确方向,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通过资本工具以追求高额的收益,效果是提高金融资本使用效率和金融市场运行效率。
他指出,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薪酬制度都存在激励机制短期化的问题,特别是金融工具的过度衍生化,金融交易的链条无限延伸,风险和收益的对称关系被严重地扭曲,风险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反而在交易环节中不断放大和激励。因此,我国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把理顺金融市场中的激励约束机制作为重要的前提,真正使金融创新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国内金融监管需要双管齐下
在谈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时,他表示,金融监管必须对金融创新做到及时、准确的反应,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而不是恰恰相反。
他举例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实施以来,一些金融产品和金融模式的创新游离于监管之外,例如CDO、CDS等场外交易,没有统一的清算系统,交易缺乏透明度,定价不规范,可以任意衍生,相关监管部门也未作出明确的资本和拨备要求,尤其是CDS的柜台交易。
这位人士坦言,中国的金融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要鼓励创新,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的活力。而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机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协调,提高监管制度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特殊形势下保险市场的三大回归
与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所不同,这场危机的发源地是美国,受冲击最大和影响最直接程度最深的是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他指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发达国家在金融经营理念、监管理念乃至深层次的市场价值观上也存在着一些偏差,也不是说什么都非常好。对此,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沾沾自喜。
他表示,当前,随着我国金融改革逐步深入,国内金融企业的金融机制不断健全,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发挥,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国金融发展的差距,巩固和发展好金融改革的成果。
在诠释吴定富主席在“全保会”上“五个不动摇”时,他认为,在当前特殊形势之下,保险市场要回归理性,回归保障和回归技术。当前我国的保险业还是比较粗放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一些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