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文、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多科性大学。目前在校普通本科生14191人、研究生1076人。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本科教育办学历程已逾30年。198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湖北轻工业学院(当时中南地区唯一的一所轻工类本科院校)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即学校前身)。从“七五”计划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三个五年计划都将我校和湖北大学作为重点建设单位予以投资建设,《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将我校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
多年来,学校弘扬“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秉承“发挥轻工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人才,办出鲜明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内涵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0年4月荣获“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3门省级精品课程。有8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8个“湖北省属高校科学研究优势与特色领域”,拥有2个湖北省优势学科、3个湖北省特色学科和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2个为一级学科)。
学校拥有13个院(部)级教学单位和3个专门科研机构,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65人,其中教授145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02人。教师中有31人分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7人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42人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5人次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还有近30人分别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从海外知名大学延揽了一批中青年学术精英,充实教师队伍,从国内外著名高校聘请了10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组建了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学校主动适应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合格+特长”的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构建了“大类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十余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适用、实干”、“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良好的社会声誉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特色方面的品牌效应,得到家长和考生的普遍认可,2001年以来,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省内同批次高校榜首。
学校是最早从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省属院校之一。在长达24年的研究生教育历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和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生教育规模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基金,建立了近3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中心,“开放式大跨度轻工清洁生产研究生创新中心”是全国地方高校中唯一被教育部授予的“研究生创新中心”。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授权点,拥有8个学科领域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领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起,学校联合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01年,在湖北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知名专家对省属高校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整体条件评估中,我校第一个通过评估。2005年我校再次通过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整体条件省级评估并有5个学科获准立项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先导作用,持续不断地加大科研投入,形成了以轻工为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三者相互支撑、紧密结合的科技工作格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社会科学奖近120项;259项艺术设计作品获法国肖蒙国际广告节大奖、IDN金赞奖等重要奖项。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32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及部委项目68项,省级项目58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4项,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出版专著、教材430部,其中9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5802篇,其中以第一单位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400篇。学校主办有《中国机械工程》(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等5种公开出版学术刊物。学校拥有中国机电行业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发酵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制造质量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等40余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675亩,校舍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拥有较完善的教学、体育和后勤服务设施,建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4亿元。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22万册,电子藏书148万册,中外文期刊3806种,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学校拥有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信息平台,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依托校园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功能齐全。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连续三届)、“湖北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