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次做学生宿舍的课题设计,聊天时候院长画了张草图,说她想象中的应该是这样的:两栋宿舍楼中间有一段长长的阶梯,仿佛山谷中的道路,学生会坐在阶梯上面看书谈恋爱,阳光从楼间的缝隙中洒下,每个时刻变换着不同的投影在阶梯上。
十多年后发现,原来1936年的武汉大学就有这样的设计。
武大狮子山南麓的宿舍又名“老斋舍”,以前是男生寄宿舍,现在里面好像男女都有居住,共分四栋,全部沿山体而筑。四栋宿舍中间夹着三条大阶梯,每条差不多一百步左右的样子,阶下通向现在火热的樱花大道,沿阶而上是俯瞰全校的中心---图书馆,阶梯的两侧分开数扇小门,代表不同的宿舍,上面写着“非关人员禁止入内”。宿舍的外墙体全部采用花岗石材料砌筑,顶上使用琉璃瓦,经数十年依然坚固美观,更平添不少时间雕琢的韵味。
整个狮子山的宿舍—图书馆一线布局模仿了布达拉宫的“天平地不平”构想,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图书馆单体建造形式仿造故宫的清式营造式样,单檐歇山,北方的传统。站在图书馆外的大平台上,远眺可见东湖山水,下望却是层层学生宿舍采光天井里晾晒的各色衣物,圣俗景物只在一念之间,不知这是不是当年建筑师凯尔斯(F.H.Kales)的故意为之。
武汉大学被称为世界最美的十大校园之一,当绝不止樱花之一处胜景。湖光山色,建筑掩映其中,只可惜我们当日没做细致安排,又不巧遇上风雨交加,游玩狮子山后和樱花大道就匆匆回家。
说起樱花也有一则传说,1938年武汉曾一度作为国民政府首都,指挥全国的抗战斗争,也因此备受日军轰炸;而作为当时总指挥部所在地的武汉大学,居然毫发无损,概因日军看上了这里的秀美风光,意欲将其保存下来以为自用,并在其中种植樱花以备久居。70年弹指而过,当年的发起人李四光,建筑师凯尔斯,抗战中居于其中蒋介石和周恩来,无数名人都已驾鹤而去,唯有狮子山下的樱花一年一年地盛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