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涵盖文、史、理、工、管、经、法、医、教9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58个,有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点44个。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1807人,其中专任教师1093人,教师中正副教授547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64人;现有55个民族的全日制在校生21402人,其中本、专科生19000余人,预科生4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学校杰出的办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有民族学、有机化学、法学理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文艺学、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有先进的校园网络,馆藏图书250多万册,拥有全国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校设有吴泽霖教授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另设有创新奖学金、三好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和松下育英奖学金以及各种单项奖学金,授奖面达到在校学生的30%。
建校近60年来,学校已向全国各地输送了60000余名毕业生,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