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迎来好消息!这些重症专家却要转战黑龙江……

  在武汉已经坚守三个多月的著名重症医学专家童朝晖、邱海波、杜斌立即转战黑龙江,分享武汉疫情防控经验。还有于2月5日抵达武汉的焦雅辉也踏上归途。

  焦雅辉,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自从2月5日凌晨抵达武汉以来,80多天的“疫线”工作中,她见证了武汉从“危城”逐步复苏的过程。

  3月17日,全国援鄂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湖北。在天津医疗队队员踏上归途时,焦雅辉为他们送行。她拿起机舱广播话筒,两度哽咽,“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在即将离开武汉时,焦雅辉面对总台央视记者的镜头,再度哽咽。而这一次,是为了武汉这难得的“春天”,是为了武汉这来之不易的“0”。

  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国家高级别专家组,他的责任不只是在一线抢救危重病人,还要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们探索诊疗方案;向中外媒体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面对即将告别的武汉,杜斌表示,2014世界杯网,他最牵挂的就是病人和武汉本地的同行,他说他不会忘记这短短的100天。

  杜斌:当你每天去接触这些病人的时候,其实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会有一些说不清楚的改变。不单是牵挂病人的病情,会想得更多,比如说他以后怎么办、他的家人怎么样。武汉本地的医生其实比我们更辛苦,他们坚持的时间更长。

  邱海波1月19日到达抗疫前线天。他科学地提出全国驰援、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创建方舱医院、俯卧位通气治疗等应对策略,为稳定抗疫形势、扭转被动局面作出突出贡献。

  4月初,邱海波的一组对比照在网上“火”了。媒体刊发了邱海波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对比照片,称“抗疫专家一月白头”。虽然他一再跟记者解释“没那么夸张”,只是曝光度的问题,但明显消瘦的脸颊足以说明一线的辛苦。

  邱海波:武汉的付出太大了,武汉的医务人员付出太大了,我觉得武汉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的这种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对于疫情的控制,非常不易。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掌声和鼓励,他们让我觉得骄傲。

  接受采访时,邱海波还谈起了这段日子里,妻子对自己的支持,“她的压力蛮大的,一个人在家,加上腰不好”,但是妻子更明白东北需要邱海波,也明白邱海波的性格,对他的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17年前,童朝晖在北京临危受命,担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17年后,他再次来到疫情一线,他说自己是一名老兵,一定会完成任务。

  童朝晖是湖北黄冈人,父母就住在离武汉两个小时路程的黄冈蕲春县,而来武汉的前50多天里,童朝晖多次前往黄冈指导救治却没进过一次家门。眼看着到了离开武汉的日子,他对武汉有好多话想说。

  童朝晖: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上前线、冲锋陷阵时,我觉得就是要义不容辞、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发挥自己的特长,拿出平时积累的成熟经验,来救治更多的患者。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市政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

推荐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