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在珞珈山念书的大家忘不掉的地方,去过的同学都会记住这麻麻辣辣的味道,就算毕业了也要再来。
提到铁板烧,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都是日式铁板烧,那种将食物铺在铁板上,煎烤地滋滋作响的感觉。
提到东北的美食你会想到什么呢?猪肉炖粉条?杀猪菜?No,No,No!今天最最要带你去吃的是地道的
看着一大盘肥瘦相间的羊肉卷,薄厚适中的牛肉卷,还有鲜嫩的五花肉,精选新鲜的食材,在老汤里那么一滚,原汁原味,再搭配独家酱料,简直好吃到吞舌头!
它在武汉纺织大学旁边,也在中南民族大学对面。很多年过去了,校园里的学生来来往往,后街也早已人去楼拆,只有华罗利广场一直都在。不过里面的店铺新旧交替着,迎来又送走了一批批的纺大、民大、财大学子。
其实对于永洪串串,大家对它褒贬不一。问问体院的小伙伴,大多都会推荐这家店。但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却会告诉你味道已经变了。
据说牛骨头在武汉的兴盛地是堤角,但这家位于洪山的怪味牛骨头店,也用自己地地道道的味道,最朴素原始的材料,咕噜咕噜沸腾着浓郁的汤汁,也沸腾着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子的胃。
摄影师在拍摄菜品照片时,提醒老板娘换一个好一点的盘子,这样拍出来会比较美观。 但老板娘底气十足地说道:“不换了,没什么,我们做的就是味道。盘子破,椅子破,但来吃饭的人就是多。”吃过菜后,最最也不禁认同了老板娘的看法。吃菜吃的就是它的味道,如果味道不好,即使用再漂亮的盘子盛起来,也很难有食客光顾。
以上是部分武汉高校周边美食,还有更多高校美食等待最最去发掘,请大家持续关注每周四的最美食栏目。
户部巷以特色小吃、早餐而闻名。但是户部巷的夜宵一直被人忽视。其实不管白天还是黑夜,这里永远人满为患。你在这条小巷以及周边,能吃到几乎所有的武味的传统小吃,如:热干面、牛杂粉、糊汤粉、豆皮、鸡蛋灌饼、炸饺等,还有近年驰名全国的武汉精武鸭脖、周黑鸭等,也在这安家落户。你还能品尝到云南荷叶饭、长沙臭豆腐等外省市的小吃,可谓贯通西东,荟萃南北。
这条以蔡锷将军为名的街道丝毫没有战争年代严肃的气息,反倒是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一种觅食的愉悦与轻松之中。美食代表有:虾蟹螺神大王,几十年的老店。亮亮烧烤,吃个烧烤还要排一个小时队。解放烧烤王,腰花、鸡爪和虾球是推荐的必点菜。江城小厨,貌似所有的人来到这里就是因为这家店的油焖大虾。
渣家路,充满着武汉的烟火气,特别是到了晚上。放眼望去,热闹的馆子种类繁多,什么吃的都有,烟雾缭绕间,消夜的武汉伢们围着小方桌喝酒咵天,勾勒着一幅生动的市井图。田师傅香辣虾蟹,据说在这条街上名气不小,这一条街就有三处店子。小方汤包,这家小店可不卖早点,下午五点左右出摊,卖到凌晨一点钟左右收摊,地地道道的消夜摊子。
虽然名字很浪漫,但是这里聚集了不少大排档。楚街一品热干面,面条吃起来爽滑,芝麻酱浓稠,口感纯正。虾王蟹后,虾肉口感鲜嫩。四妹餐厅,蒸虾又肥又大!大圣甲鱼,鲜活才是最高的境界。
汉阳有条桃花街,大家一般都称它为“桃花岛”,虽然这里没有黄药师,但是有开了100年的腰花豆皮!周记豆皮是武汉为数不多还坚持古早味的豆皮店家,这里连摊豆皮用的工具都是从长江边捡来的蚌壳。除了周记,麒麟路上的川妹牛杂和长毛烧烤也是一绝。
古时长江的夹河道,如今已被填平,只剩下拦江路清晰地描绘着沙洲的范围,而这条路也是武汉老杆都会坐轮渡过来吃的美食街。美食代表有周老五腰子粉、战虾龙虾馆、木头人粉面馆、大圣甲鱼、蹄花大王等。
桥机路夜市不大,但小庙也出大和尚,这里有吃货们非去不可的厉害美食。秘制卤牛蛙,每天只卖八十只,下午六点出摊,九点不到就卖光光,很多美食平台都推荐过。老板是个利索爽朗的美女,摊子看上去就很清爽。新疆羊肉串,每天下午有车子送几只活羊过来,老板当街现杀,赶的就是那口新鲜。蔡甸臭豆腐,属“老网红”,味道好不说,还有质检报告。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最最带来的美食推荐了,吃货们还在等什么呢?也欢迎各位同学推荐出更好吃的地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