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发烧腹痛一个多月,到医院检查发现体内有3个肾,并引发泌尿系统严重感染。巧手医生通过机器人手术保住了“重复肾”,助女童转危为安。6月24日康复出院前,懂事的女童向医生敬礼致谢。
6岁女童莉莉家住湖北蕲春,5月初,她突然高烧40摄氏度,吃完退烧药后有稍有好转,两天后又再次高烧,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莉莉患有左侧“重复肾”,右侧的肾脏正常,但左边的肾脏有两个,其中一个肾脏积水并伴有输尿管狭窄,如不尽快治疗,会导致泌尿系统的反复感染,甚至导致肾脏萎缩。父母带着莉莉到武汉多家医院求诊,均被告知需要将左侧的“重复肾”切除。
一听说要做切肾手术,莉莉的父母就打起了退堂鼓,他们觉得小小年纪就切除部分肾脏,对孩子今后的健康有影响,5月中旬,他们带着莉莉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张文教授经过检查,决定为他采取保肾修复手术。
张文教授表示,“重复肾”其实是孩子单侧的肾脏上多长出了一根输尿管,输尿管连接着膀胱,一旦出现狭窄等病变,就会出现肾积水等多种并发症。手术前,看到莉莉父母情绪紧张,张文拿起纸笔,通过绘图向他们讲解手术过程:通过机器人手术,先将扩张的输尿管和膀胱再移植,消除输尿管梗阻,再将输尿管的狭窄段切除,让健康的输尿管重新连接“重复肾”和膀胱。听完张文的讲解,莉莉父母的担心减轻了许多,同意尽快手术。
5月21日下午,张文教授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在莉莉的肚脐打了1个直径不到3厘米的小孔,将机器人的手臂接入,在放大20倍的立体视野下克服局部水肿、粘连等困难,将长度3毫米左右的狭窄输尿管切除后,再把健康的输尿管接入膀胱,激活了“重复肾”的正常功能,达到了不切肾治疗的目的。手术后第5天复查,莉莉泌尿系统恢复正常。
6月24日,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观察,莉莉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可以康复出院。趁父母给莉莉办理出院手续时,张文陪着莉莉在充满童趣的病房走廊里散步聊天。
“谢谢张爷爷!”莉莉突然转向张文教授,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向张文致谢,一边抬起右手敬礼。张文教授笑着摸了摸莉莉的脑袋,嘱咐她回家后听妈妈的话,定期回医院复查。
张文教授提醒,“重复肾”是一种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可以通过产前筛查发现,如果出现反复尿路感染或是腰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及时可以不切肾的同时恢复正常肾功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通讯员李晗)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企业共同研发形成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19日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这是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mRNA疫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24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核酸检测、端午文化旅游活动注意事项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科协、天津市政府、南开大学共建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旨在打造数字经济领域高端智库平台。龚克教授任中心理事长,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院士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式安排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在湖北武汉设立分会场,闭幕式在武汉举办。
当前,疫情给全世界带来挑战,智能产业为发展带来机遇。23日在天津启幕的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踏“云”而来,中外科技“大咖”支招献策,聚焦后疫情时代对智能科技的再认识。
周鸿祎认为,新基建涉及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大量新技术,推动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大量新业务,将带来全新的安全挑战。
今年3月,北斗三号第二颗“吉星”就位后,北斗系统新体制下有源定位功能得到验证,拉开了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具备很高的感知能力,这主要指模仿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识别业务场景中的视频、图片、语音和文本等信息。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将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构建车联网综合应用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最近几年,在人工智能领域,从基础算法到落地应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目前人工智能许多子领域的系统在性能上已经满足了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要求。
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上午9时许,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指控大厅,总工程师刘冰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上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6号”发回的各种船姿船态数据。
6月23日9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携带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智能时代,‘5G+北斗’将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他认为,实现“5G+北斗”融合和相互赋能,将有大量的机遇,能产生颠覆性的技术,能创造跨世纪的辉煌
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用来与受体结合的主要表面蛋白,当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后,病毒膜与人类细胞膜融合,使得病毒基因组得以进入人类细胞并开始感染。
据近日的莫斯科技术物理研究所新闻公告称,俄罗斯和丹麦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现象。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共同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国科技发展只有走“北斗式”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摆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