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旅游景点同质化严重 旅游的体验感和差异性 该如何提升

  如果实事求是的说,恐怕没有多少,如果追寻自己的内心,来感知这些旅游景区,恐怕绝大部分都不能说好。

  旅游字面意思的拆解为,“旅”,是旅行,是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进行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我们的城市化进程,绝大部分城市的展现都差不了多少,从道路的设计建设,到住宅的开发,到商业的普及,很多不同城市的设计和施工方或许还是一家,从某种意义而言,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在缩小,城市的基本面貌,以及城市基本构架,除了地名大不相同,地方的方言不相同,绝大部分地方的差异,可以说微乎其微,互联网的普及,物流的快速发展,促使各地不同的商品流通和触达率大大提升,促使商品之间的差异性大大缩小。

  于是,这样的思路用作旅游开发中,国内很多景区大同小异,除了自然风光的大同小异,人工雕琢的部分,更多的是为了人们拍照而建设,自身参与的体验感,并不强,与众不同的差异性并没有显现,当然这样的差异更多是在中部和东部,西部的山区,无论是新疆,,还是云南,旅游的差异性还是很大的,旅游的价值也还是很大的。

  于是,很多年景区无法体现自己的差异,通过宣传推广来吸引人流,本身是没有任何游览价值的,就是利用中国人口基数,来换取游览量,这些景区去过一次,再也不会去第二次。

  在武汉诸多主题旅游景区,无论是建设的思路,还是推广的思路做得都不好,诸多远城区偏远的山沟沟,其开发的旅游景区,交通非常不便,非常依赖自驾出游。

  在武汉站周边的旅游景区,一部分的主题乐园,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流,园区的维护做得非常不到位,杂草丛生,显得乱得毫无章法,体验感和观光感一点都不好。

  在武汉周边的部分旅游景区,完全没有自身旅游价值,找了一片极大的土地,仅仅在门头的规划不错,越往深走,景区的布局和建设就越糟糕,跟大自然的原生态毫无差别,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原生态的展示,还是收费的。

  但是,话也说过来,武汉的地标黄鹤楼公园,本身的游览价值并不大,其名气大于观光价值,黄鹤楼并不值得去第二次。

  旅游是否值得去第二次,一方面在于景区的开发商,是否想将整个景点作为城市标杆,还是只是为了圈钱,圈地而开发的旅游景点,这都是需要考验这些景区开发商的良心,毕竟这武汉,值得去第二次旅游景点并不多

推荐文章
广告